如果說2016年在中國經濟,在改革轉型的陣痛中,還有什么事件最值得期待?估計上海迪斯尼的開業一定算其中的一件大事。國際水平的大制作、千萬級的入園人流量、數百億級的投資,坐擁華東地區最大的市場腹地,這一切都讓迪斯尼成為了萬眾期待的超級明星。在中國經濟從傳統走向娛樂、文化、體驗的新經濟的時候,迪斯尼的開業無疑標志著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實際上,在迪斯尼進駐中國開業的背后,也標志著整個中國主題公園市場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以上海為例。隨著上海迪斯尼、上海樂高探索中心、上海夢中心、上海臨港冰雪世界、上海極地海洋世界的扎堆進駐,預計2020年上海將成為全球國際一線的主題公園旅游目的地。迪斯尼、默林集團、樂高集團、夢中心等一批國際大鱷的入住,標志著新一代高水平的主題公園競爭格局正在拉開序幕。在2020年之前,除環球影城落位北京之外,全球的主要主題公園IP品牌都將落位在長三角區域,長三角區域內的酒店、景區與文化消費將迎來爆發式的增長。
這一系列的變化只是表象,背后實際上我們迎來的是立體化的、多方面的深刻的主題公園市場的轉型。我們來看如下一些主要變化。
如果說20年前的華僑城錦繡中華拉開了中國主題公園行業的發展序幕,那么20年來這個行業經歷了高速的、同質化的發展和慘烈的競爭。下面一組數據可以說明問題:國內20年間,新增了2500個主題公園。而可以對比的是,與此同時,美國在50年只增加30個主題公園。
往往一個行業從萌芽走向成熟,是以一批批資本和企業的倒下為代價的。于是我們看到在這2500多個主題公園中,80%的項目不賺錢。并且伴隨著代表國際一流水準的優質產品進入之后,過去30年中國主題公園行業發展的最初級模式將被迫終止,缺乏特色、品質粗陋的主題公園將難以存活。
于是,我們如今看到了項目規模大、豐富度極高的長隆公園的興起,壯觀瑰麗的宋城演藝的全面爆發、講述海洋故事的海昌和大連圣亞海洋公園的攻城略地,這些品牌的興起,就標志著一個全新的時代的到來。

二、國內地產商跨界打劫傳統主題公園市場,省會城市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主題公園這一熱門產品,看上去很有前景,實則競爭相當激烈。一方面傳統主題公園市場受到國際大鱷入侵,另一方面它們還受到了中國地產商軍團的跨界打劫式的沖擊。真可謂左右夾擊,水深火熱。
我們看到,萬達、保利、華潤、富力、萬科、恒大、世茂等紛紛進駐旅游地產行業。尤其是萬達的布局更為聚焦,直接對準正在興起的主題公園市場。
在主題公園的地域布局拓展上也同樣如此。
隨著國內大城市周邊游市場的風起云涌,也引來國內各路大型資本集團關注這個市場。萬達文旅城以動輒200~300億的投資,研發了秀場、萬達茂、電影樂園、海洋館等旅游超級吸引物,將傳統的商業地產、住宅地產與主題公園結合在一起,一口氣在南昌、合肥、青島、廣州等12個省會及一線城市進行了戰略性的布局,甚至將布局進入到巴黎。
世茂也不甘示弱,世茂宣稱在未來3~5年內布局了夢工廠、摩天城、嘉年華系列主題公園產品,形成了自成體系的主題公園旅游地產的模式。
而最近主題公園市場表現最為出色的宋城演藝,經過第一批在三亞、麗江、九寨溝等一線旅游目的地的成功復制基礎上,開始向沿海發達省份的省會城市挺進。

三、IP矩陣競爭成為主題公園競爭的焦點,線上線下聯動戰略已經成必備
如今的主題公園領域,從一代產品景觀觀光型(錦繡中華、世界之窗),二代產品器械游樂型(歡樂谷)向具有IP內容體驗消費的產品模式轉變。
這個轉變出現的背景就是當前主題公園的消費人員結構出現了重大變化。90后成為最主要的群體。而這個以社群化、亞文化、二次元文化長大的族群,不再關注社會大眾的喜好,而是將自己的興趣鎖定在自身所處的社群級的社會范圍內。
因此,是否具有持續的IP生產能力已經成為主題公園的一個重要標志。我們來看這些領先公司是如何布局的:
1、宋城通過收購六間房的互聯網演藝平臺,獲得大量的線上演藝IP資源。
2016年宋城將打造偶像天團的線上IP,同時宋城還在征集打造自己的卡通形象。
線下方面,隨著異地項目的持續擴張,公司已經初步建成一個覆蓋全國一線旅游休閑目的地的旅游演藝平臺,平臺年客流量超過2200萬;線上方面,六間房作為中國最大的互聯網演藝平臺網站,擁有超過8萬名簽約主播,其月活躍用戶已攀升到近3000萬。兩個千萬量級用戶平臺結合在一起,形成相互導流、共同發展態勢,為內容、藝人、IP的流轉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O2O互動娛樂的閉環日趨完善,成為中國最具品牌性、主導性和創新性的、覆蓋線上和線下的泛娛樂生態系統。
2、大連圣亞的大白鯨計劃
作為國內海洋公園的先行者,大連圣亞一直以來固守原有兩座成熟的海洋公園,并遇到發展瓶頸。近兩年,公司開始新一輪的擴張。其戰略設計也甚為高明:將戰略聚焦到IP資源的打造上。公司在2014年進一步確立了整合資源、打造全文化產業鏈的發展戰略,該戰略以“大白鯨計劃”為載體,以“打造中國藍色迪士尼”為目標。提速“大白鯨計劃”全文化產業鏈的打造。
這種先期通過線上文學、動漫IP的打造,在逐步拓展到線下城市樂園,最終延伸至主題公園的建設中,形成了全方位、立體化的IP資源的滲透。
3、海昌海洋公園,向IP領域突圍
海昌作為專注中國海洋主題公園的翹楚企業,近兩年也紛紛投入巨資打造自身的IP品牌。其中,給市場印象最深的就是今年春節海昌投資周星馳的3D魔幻電影《美人魚》。這個電影在獲得大滿貫票房的同時,也成功的將美人魚的IP與海昌海洋公園結合起來,形成了美人魚系列品牌。
除此之外,海昌海洋公園還與淘米網合作開展主題營銷活動及摩爾舞臺劇主題巡演活動外,亦聯合淘米網打造《摩爾莊園大電影3:魔幻列車大冒險》。這些多渠道的IP拓展,也為海昌打造豐富立體的IP形象做出了鋪墊。
4、華強文化——熊出沒
華強文化除了擁有不斷升級的方特主題公園之外,還有打造出了一個爆款的動畫IP,那就是《熊出沒》。這樣口碑和市場期待值都爆棚的國漫,適合各年齡層觀看的電影故事情節以及精美的3D動畫制作,讓它在蕓蕓眾生中“脫穎而出”。“熊出沒”系列電影的成功還觸發了“熊出沒”該品牌文化衍生品的銷售猛增。
伴隨著熊出沒的爆紅,華強在線下的方特主題公園上,也正全面圍繞這個IP打造最新的實景娛樂場景。
5、華誼兄弟從線上IP走向線下實景娛樂
與傳統旅游公司的運營手法相異的是,上市公司華誼兄弟則從線上的電影資源走向了線下的實景娛樂。
目前華誼兄弟正在全國范圍內快速布局的實景娛樂產品包括華誼兄弟電影小鎮、華誼兄弟電影世界和華誼兄弟文化城。2015年三季度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第三季度末,華誼兄弟品牌授權與實景娛樂板塊累計簽約項目達13個。未來4年,華誼兄弟品牌授權與實景娛樂板塊計劃落地20個項目,撬動百億規模營收。實現“藝人經紀創造粉絲經濟+IP內容制作+線上游戲聯動+線下實景變現”的商業模式。
除此之外,國內其他單一主題公園在打造同時也高度看重IP資源的引進。例如浙江安吉Hello Kitty;或者創造,例如方特的“東方神畫”主題公園就是從中國神話得到靈感,萬達西雙版納主題樂園演繹傣家風情,西游記主題樂園即將在淮安和濟南亮相,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則激活自主IP,啟動以自制經典動畫形象為核心的室內互動樂園。
由此可見,未來具備IP內容生產或收購能力,并且有成熟線上線下渠道平臺延伸IP消費的主題公園將具有更高的成長價值。IP矩陣的打造、IP資源的孵化,成為業績爭相搶奪的重點。

四、主題公園的業務收入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
業內資深運營人士都知道,保證主題公園經營效益的核心指標有兩個:一個是重游率,一個是游客在園區內的消費額和消費結構。
目前,國內主題公園目前依然停留在依賴門票經濟的階段,餐飲零售多為租賃形式,公司收取商鋪租用費用。從收入結構上看,中國主題公園80%是門票收入,而美國迪斯尼等主題公園門票收入只占到20~30%。舉個例子:2014 年,海昌主題公園的非門票收入如餐飲類、旅游產品以及一些互動性的收費娛樂項目僅占公園收入的15%,而美國SeaWorld 娛樂集團人均消費為61.51 美元,人均園內消費23.14 美元,占據人均總消費的37.62%。
這樣巨大的差異標志了兩點:(1)國內主題公園運營商需要更多地關注單體項目的盈利模型,而不是過分聚焦前期投資。(2)主題公園運營商需要靈活地添加娛樂元素(例如針對性的主題活動)來提升游客體驗,而不要一味追求巨額資本投入。
因此在未來,中國主題公園景區在升級改造中可通過自營餐飲、主題性零售和互動收費休閑娛樂項目的方式提升客單價。夜間表演秀場合節目亦是促使游客延長停留時間、入住園區酒店的手段。
未來5年,海昌海洋公園希望將非門票收入提升至公園營業收入的30%,成為集團重要增長點之一。
除此之外,國內主題公園的人均消費也有很大提升空間。
2014 年,SeaWorld 娛樂集團人均消費為61.51 美元,人均園內消費23.14 美元,占據人均總消費的37.62%,而海昌2014 年人均消費116.7 元,人均園內消費19.2元,占據人均消費16.45%,2015 年上半年人均消費128.9 元,人均園內消費為19.9,占據人均消費15.44%。可見,海昌在提高游客園內消費方面,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五、科技競爭成為下一代的核心制勝因素
科技領域作為當前主題公園創新的利器,已經成為下一代主題公園競爭的焦土。總體來看,主題公園在科技領域的競爭是多方面的,其包括了產品層面和營銷層面兩大方面的競爭。
我們來看兩個代表性的案例。
1、海昌與阿里旅游合作,打造未來景區,將線上客流轉向線下
阿里最近憑借強大的大數據和支付系統能力,已經開始在未來景區項目上發力。自2015年9月阿里旅行推出“未來景區”戰略,推出了一系列針對于景區的新玩法,也給游客帶來購票無憂、閃電入園、智能導覽、專屬特權、先玩后付等更好更新穎的游玩體驗。
而最近阿里與海昌的合作,頗具創新能力。雙方在景區電子票務、景區信用游、景區碼上游以及景區支付業務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并將在海昌海洋公園旗下所有主題公園全面推行。
除此之外,我們注意到宋城也在打造自己獨有的宋城獨木橋模式,構建宋城體系內的旅游O2O系統。
2、盛大3.5億美元投資The Void VR主題公園,將在國內亮相
自去年5月美國The Void虛擬現實主題公園的消息一經報道,便引起國內外各大媒體的關注,尤其是極具真實感的概念視頻,讓眾人對這個號稱“世界上第一家”虛擬現實主題公園充滿期待。
目前VR主題公園The Void坐落于猶他州中部的工業園區中,是目前全球唯一走動式、虛實場景結合的虛擬顯示體驗館。為了給用戶最完美的虛擬現實體驗,The Void定制了Rapture頭顯、槍械、背心、手套等一系列設備,并自主研發了動作捕捉、定位追蹤等核心技術,內容開發,園區設計建設等也全部由自己設計開發。
而盛大作為國內線上娛樂的絕對先驅,陳天橋一直具備超前的市場眼光。這回將率先將線上娛樂通過這種VR實景游戲的方式進行布局,反向切入線下主題公園市場,成為VR主題公園娛樂的開拓者。

六、從主題公園娛樂挺進城市娛樂,伺機瞄準慘淡的實體商業市場
如今,除了線下主題公園的日益豐富完善,主題公園娛樂模式也快速挺進到城市商業中。這樣的背景主要是當前電商沖擊下,中國實體商業面臨著嚴重過剩情景,經營局面慘淡。
在城市旅游和全域旅游的風潮之下,傳統城市商業紛紛尋求跨界轉型。于是,商業與旅游的結合就成為非常好的一個方向。這樣的跨界和主題公園結合在一起,就出現了這兩年快速興起的一個景象,那就是主題公園模式的游樂挺進城市購物中心。這樣的組合既能獲得不錯的門票收益,也能提振整個商場的人流,激發商場配套的商業消費,將商場變成了旅游目的地。
我們來看兩個例子。
1、海昌海洋館系列
海昌憑借其在海洋公園領域的深耕,其專業度已經獲得了大量購物中心集團的青睞。
如今,海昌小小海洋世界、海昌海洋光影樂園、家庭娛樂中心等都是實現這一未來目標的嘗試,其中光影樂園將于2015 年9 月在沈陽萬象城開業。同時,海昌也與廣州正佳、香港新世界集團合作,每個占地面積800~2000平米,成為一個獨特的購物中心主力店。
2、大連圣亞
加快原創海洋文化IP的打造與衍生,以生活化、場景化為原則,用文化+旅游+娛樂的跨界融合思路,將海洋文化融入城市生活,形成更符合市場需求、更能發揮自身優勢的產品
大連圣亞在年報中談到,公司正在與招商局集團、華僑城集團、王府井百貨集團合作,布局室內兒童主題樂園,產品類型涵蓋了主力店、社區店與旗艦店,在26座城市開發了32個項目,形成了全國布局。
由上述八點變化我們可以看到,在中國旅游大潮推動下,中國主題公園行業正在經歷一次全方面的變革。主題公園的科技含量、投資水平、IP內容生產能力和內部的管理能力都比以往任何時候要有大幅度的提升。中國主題公園行業正從小散亂的布局模式,走向大一統的壟斷競爭的局面,一個獨立的主題公園品牌將建立起一個從線上到線下的生態集群。
我們期待的在不久的將來,越來越多的中國版的迪斯尼將更多的挺進世界的舞臺。